为期两天的金砖国家峰会于本周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拉开帷幕,会议强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,并展现出作为西方主导秩序替代选项的集体立场。本届峰会由巴西主办,除原有成员巴西、俄罗斯、印度、中国和南非外,新加入的“金砖+”成员包括埃及、埃塞俄比亚、伊朗、印度尼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。
本次會議議程涵蓋多項全球關注議題,包括中美貿易摩擦、加沙衝突、以色列對伊朗的最新軍事行動,以及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。其中,金砖国家集体呼籲加沙立即停火、以色列全面撤軍,雖然最終的聯合聲明未明確表述此立場,但該共識仍被視為對地區穩定的積極表態。
巴西總統路易斯·伊納西奧·盧拉·達席爾瓦在開幕致辭中對當前國際多邊體系提出批評,指其“已經崩潰”,並強調隨著全球衝突不斷升級,國際法的約束力正在削弱。盧拉同時譴責將飢餓作為戰爭手段的行為,並對哈馬斯的恐怖行動表示反對。
“世界正經歷自二戰以來最多的戰爭,同時我們也前所未有地接近核威脅邊緣。”盧拉警告說。
會議期間,金磚成員國共同簽署聲明,要求對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及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,提升拉丁美洲、非洲與亞洲國家的代表性。儘管南非積極爭取在安理會獲得一個非洲常任席位,最終文件為避免激化與埃及、埃塞俄比亞之間的矛盾,僅籠統提及“應為非洲提供席位”。
促進區域金融自主亦是本次峰會重點之一。各方推動擴大使用本幣進行成員國間貿易,並強化“金磚支付”(BRICSPay)平台功能,以降低對美元依賴。儘管尚未提出統一貨幣方案,但此舉被解讀為金磚體系向金融去美元化邁出的實質步驟。
然而,本屆峰會亦面臨領導層代表性不足的挑戰。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·普京因受國際逮捕令限制未能出席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由國務院總理代表與會。此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界對金磚整體凝聚力的觀感。
此外,伊朗在會上積極主張對以色列和美國採取更強硬措辭,以回應本國近期遭受的空襲。但最終,成員國達成了較為克制的外交措辭。
在未具名批評中,最終聲明對美國總統唐納德·特朗普的單邊主義舉措及貿易保護政策表示關切,認為這些措施削弱了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性。
在高度戒備的安保措施與多變的地緣政治背景下,本屆金磚峰會再次彰顯其打造多極世界秩序的企圖心。儘管成員國間在地緣立場與經濟利益方面尚存分歧,但其作為“全球南方”代表的集體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