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 中东局势急剧升级”

7 Min Read

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史无前例的空袭攻势

特拉维夫/德黑兰——6月13日清晨,中东局势剧烈震荡。以色列对伊朗多处关键核设施发动大规模空袭,称此举旨在遏制德黑兰可能迈向核武发展的步伐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政府长期将伊朗的核计划视为“生存威胁”,并获得美国及部分西方盟国的支持,主张伊朗正在秘密研发核武器。伊朗方面则坚称,其核计划完全用于民用目的。

回顾背景,2015年,伊朗与六大国签署伊朗核协议,承诺限制铀浓缩活动,以换取国际社会逐步解除制裁。然而2018年,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退出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,伊朗随即逐步放宽对协议的遵守,大幅提升铀浓缩浓度,远超协议所设上限。

据国际原子能机构(IAEA)统计,截至2024年5月,伊朗已储存超过400公斤浓缩至60%的铀——这一浓度已远超民用核能所需。虽然制造核弹需达到90%浓度,但专家指出,从60%提纯到90%在技术上相对容易,伊朗现有库存足以提炼出九枚以上核弹的原材料,尽管实际制造核武仍需数月。

在空袭前一天,即6月12日,国际原子能机构罕见通过一项决议,谴责伊朗违反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。作为回应,伊朗宣布将加快铀浓缩进程。

空袭发生当天,卫星图像显示,纳坦兹核设施遭到严重破坏,地表与地下设备均被波及,数千台离心机恐无法继续运作。福尔多核设施同样遭袭,但未见明显损毁;伊斯法罕核中心则有四栋建筑受损。一些分析人士指出,此次攻击导致大范围停电,可能导致关键系统瘫痪。

同时,有报道称,至少九名伊朗核科学家在此次攻势中丧生,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,并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。

尽管此次袭击可能暂时拖延伊朗的核计划进程,但军事专家普遍认为,若无美国支持,以色列难以彻底摧毁伊朗深埋地下的设施。此外,伊朗已积累的核技术经验,无法通过轰炸手段清除。

眼下最直接的后果,是伊朗与美国之间的核谈判已全面中断,而整个中东地区也正笼罩在更深层次的不稳定之中。

Share This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