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智贸易加速升级,铜矿与农业出口迎新高峰

7 Min Read

中智经贸合作持续深化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智利经济实现增长。自2007年中国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以来,双方的合作不断扩展,目前约40%的智利出口商品进入中国市场,涵盖矿业、农业等多个关键领域,成为智利经济稳定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。

铜矿出口始终是两国贸易的核心支柱。智利拥有全球最大的铜矿储量,而中国则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之一。数据显示,超过52%的智利铜产量出口至中国,其中大部分以铜精矿形式出口,由中国进行进一步加工与提炼。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增强了贸易效率,也促进了两国在矿产资源和工业链条上的互补合作。在智利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,如安托法加斯塔和阿塔卡马大区,铜矿出口占据当地出口总额的90%以上,是地方财政和就业的支柱。

与此同时,智利农业也在对华出口中取得显著增长,已成为仅次于矿业的第二大出口产业。近年来,智利的樱桃、葡萄酒、蓝莓等优质农产品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,带动智利农业出口连年上升。特别是在每年年底的中国春节前夕,智利新鲜樱桃的空运需求甚至出现爆发式增长,成为“年货经济”中的明星产品。

这种贸易增长为智利的许多农村地区带来实质性经济收益。以奥伊金斯、纽布列和比奥比奥等传统农业大区为例,通过扩大对华出口,当地农民收入显著提高,农业企业也获得更多投资与现代化设备支持,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力与就业增长。

中智之间的紧密合作已经走过20年。从最初的自由贸易协定签署,到如今不断扩展的双边贸易与投资领域,智利已经成为中国在拉丁美洲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。智利政府多次强调,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实质红利,也提升了国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。

当前,两国正积极探索在新能源、绿色技术、可持续农业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机会,以进一步丰富双边关系的内涵。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,中智关系所展现的稳定性与前瞻性,不仅有利于两国自身发展,也为推动区域合作与全球经济复苏注入积极能量。

Share This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