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国制造业PMI连续收缩冲击全球:欧洲出口承压 拉美大宗商品需求恐降温”

6 Min Read

尽管中美近期宣布达成贸易缓和协议,中国制造业经济仍持续呈现放缓态势。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录得49.7点,虽较5月略有回升,但仍低于荣枯线50点,显示制造业整体仍处于收缩区间。

中国制造业走弱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市场,尤其对以出口为导向的欧洲国家造成压力。金融分析师埃塞基尔·达赖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表示,德国等国家的工业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需求,当前形势令人担忧。

“中国制造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重高达38%,而欧洲国家通常不超过15%。因此,当中国工业出现降温,全球经济便会受到波及。”达赖指出。

与此同时,受中美贸易紧张和资本外流等因素影响,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。这一趋势加剧了欧洲出口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劣势,因欧元近期升至年内高位,进一步压缩欧洲企业在华竞争力。

经济放缓也直接冲击中国消费者信心。受就业市场疲软与经济前景不明影响,中国内需乏力,连带影响来自欧洲与其他地区的终端消费品出口。

为应对经济压力,中国政府近期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,包括发放消费补贴、为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提供债务再融资支持,以及下调利率以刺激投资与信贷需求。然而,目前这些政策效果仍较有限。

值得关注的是,作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的拉丁美洲亦面临潜在连锁反应。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影响哥伦比亚、阿根廷和智利等国的出口表现,特别是在原油、大豆和铜等大宗商品领域。

“中国经济若持续低于预期,不仅对其本国民众构成压力,也将对高度依赖其进口需求的全球市场造成连带影响。”达赖总结指出。

在全球市场密切关注中国后续政策应对及其带来的外溢影响之际,经济学家普遍认为,当前的复苏迹象仍较脆弱。无论是欧洲还是拉丁美洲,各国正为应对中国经济放缓可能带来的次生冲击做出预案与调整。

 

Share This Article